超等不锈钢系指超等铁素体不锈钢(高铬量、高钼量,且耐点蚀当量值≥35)、超等奥氏体不锈钢(高铬量、高钼量、高氮量,且耐点蚀当量值≥40)及超等双相不锈钢(耐点蚀当量值≥40)。这三类不锈钢于20世纪60~90年月先后问世,它们的耐侵蚀性能,特殊是耐点蚀、耐误差侵蚀等局部侵蚀性能远优于原有不锈钢,并填补了恒久以来不锈钢(铁基耐蚀合金)与髙镍(铁镍基和镍基)耐蚀合金之间没有高耐蚀性不锈钢的空缺。
髙镍耐蚀合金中的铁镍基耐蚀合金系指Ni≥30%,Ni+Fe≥60%的那些牌号。铁镍基耐蚀合金系在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基础上提高镍量于1940年最先工业生产的一些牌号。至今也已履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生长历程,牌号一直增添,应用日益普遍,已形成了完整的铁镍基系列耐蚀合金。
镍基耐蚀合金系指Ni≥50%的那些牌号。自1905年第一个牌号Ni68Cu28(即Monel 400)问世至今已逾百年。其中,1930年泛起的Ni-Cr型、Ni-Mo型二元系和Ni-Cr-Mo(W)型三元素以及1940年泛起的Ni-Cr-Mo-Cu型四元系耐蚀合金至今也已履历了70~80年的生长历程,凭证需求在生长中一直刷新和完善,有些牌号至今已经履历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等多代且仍在刷新中。
相识超等不锈钢和铁镍基、镍基耐蚀合金的基础知识以及质料的牌号、化学因素、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其应用等,基于以下思量。
第一,纵观铁基耐蚀合金即不锈钢(包括超等不锈钢)、髙镍耐蚀合金(包括铁镍基和镍基耐蚀合金)近百年的生长历程,可以看出:自超等不锈钢面世,不锈钢的进一步延伸,使铁基与铁镍基和镍基耐蚀合金之间自然、细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牌号最多、品种齐全、产量最大,性能顺应性强,应用规模最为普遍、最完整的耐蚀金属质料系统。
第二,众所周知,超等奥氏体和超等双相不锈钢已属于Fe-Cr-Ni系合金,而超等铁素体不锈钢除个体牌号外,现在均含有2%~4%的镍,因此,此类不锈钢也进入了Fe-Cr-Ni合金系中,而铁镍基和镍基耐蚀合金中,除Ni-Cu、Ni-Mo两类元系合金外,其他合金均已在Fe-Cr-Ni(或Ni-Cr-Fe)系之列。从图5中便可找到超等不锈钢以及铁镍基和镍基耐蚀合金在Fe-Cr-Ni(或Ni-Cr-Fe)三元系相图中所处的位置和它们的铬、镍、铁元素含量的大致规模。
图5 Fe-Cr-Ni(或Ni-Cr-Fe)三元合金1000℃快冷后的相图
第三,超等不锈钢和铁镍基及镍基耐蚀合金在生长和刷新历程中,为获得最佳的性能,所研究的内容都主要是质料的化学因素、组织结构和种种性能(因素-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纯净度、匀称性、外貌状态等的影响(见图6)。同时现在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也都是怎样解决随质料中的铬、钼量和铬、钼、氮量一直增添所引起的质料组件热稳固性的下降和焊后(或热加工、热成型后)塑形、韧性和耐蚀性的劣化问题。
图6 影响超等不锈钢和铁镍基及镍基耐蚀合金性能和质量的主要因素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现在我国已是天下上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国和消耗国。但要建成不锈钢工业强国,则任重道远。目今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生产和应用高性能、高质量、长寿命周期和低本钱的质料已成为不锈钢和高镍耐蚀合金生长的主要偏向。面临我国工业化历程中现代工业,例如石油、化工、石化、机械、能源(燃煤、燃油电厂和核电以及陆地、海洋深井和超深井油气田开发等)工业以及环保(如烟气脱硫)、海洋开发(如海水淡化、海洋工程)等领域中,大型装置和要害装备、构件等对高耐蚀性能和高质量的超等不锈钢和高镍耐蚀合金质料实现国产化并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超等不锈钢和高镍耐蚀合金质料的需求,相识超等不锈钢和高镍耐蚀合金质料基础并着重于适用是须要的。
对超等不锈钢和高镍耐蚀合金生产、使用、研究、设计等领域的从业者,相识海内外超等不锈钢和高镍耐蚀合金的生长历程、现状和最新希望,掌握超等不锈钢和高镍耐蚀合金的基础知识,熟悉种种详细质料牌号的化学因素、组织结构和种种性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是须要的。